余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敵手。昔年武林中出現了一位神秘劍客,此人憑手中三尺利刃邀斗天下群雄,當世無敵,所謂「高處不勝寒」,天下既無抗手,江湖亦無趣味,遂埋劍歸隱,自稱獨孤求敗。
多年后一位年輕后生偶然進入劍冢,他就是那位神雕大俠楊過,此人在神雕的栽培下盡數領悟獨孤求敗重劍法門,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他外服蛇膽,內練功力,短短數月之內實力大進,重陽宮一戰力挫群雄,威震天下!然而各位朋友或許不知,神雕大俠楊過當年雖然有幸讀到劍魔獨孤求敗的遺言,卻沒能領悟他的武學之精髓。
劍魔獨孤求敗臨死前曾留下一句話,他將其雕刻在劍冢之中——四十歲後,不滯于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于無劍勝有劍之境 。楊過聰明絕頂,怎奈武學修為不夠,結果想歪了——(楊過)尋思:「玄鐵劍重逾八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功充沛,恃強克弱。」這壓根就不是獨孤求敗真正的武學理念,木劍之所以能夠勝過重劍,并非依靠內力(一個人內力再強,使用木劍的威力不可能超過重劍,因為即便他內力登峰造極,使用重劍時的威力依然勝過使用木劍所產生的威力,所以靠內力是不對的),那麼依靠什麼呢?依靠招式!
所以楊過始終沒能真正領悟到獨孤求敗劍法的精髓,直到多年以后,武當祖師張三豐才真正破解了這段話的真諦,雖然他沒有讀過劍魔的遺言,然而冥冥之中卻似乎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領他走上與獨孤求敗一樣的路子。
武當祖師張三豐百歲以后開創了兩門絕學,其中一門劍法名為「太極劍法」,據小說內容提示來看,張三豐的這套劍法的武學基礎理論與獨孤求敗那段遺言中木劍勝重劍的武學理論是一致的,不信咱們來看看張無忌的表現即可知曉。
書中張無忌以一柄木劍同手持無堅不摧的倚天寶劍的方東白交手,他憑借「太極劍」中絕妙的招式重創方東白,這便是「木劍勝重劍」的理論基礎,說白了就是「無招」——要知張三豐傳給他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這段理論與獨孤求敗晚年劍法理論基本一致!
所以不論方東白劍法多麼精妙、倚天劍如何鋒利,始終都奈何不得張無忌——方東白越斗越怕,激斗三百余招而雙方居然劍鋒不交,那是他生平使劍以來從所未遇之事。 對方便如撒出了一張大網,逐步向中央收緊。方東白連換六七套劍術,縱橫變化,奇幻無方,旁觀眾人只瞧得眼都花了。
獨孤求敗「木劍勝重劍」之理論說白了就是以絕妙的招式克敵制勝,晚年張三豐所創的武學的基礎與獨孤求敗基本一致,只不過二人前者采用的是「無招與破招」的方式,后者則采用的是「無招與消耗」的方式——張無忌的一柄木劍在這團寒光中畫著一個個圓圈,每一招均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他心中竟沒半點渣滓,以意運劍,木劍每發一招,便似放出一條細絲,去纏在倚天寶劍之上,細絲越積越多,似乎積成了一團團絲棉,將倚天劍裹了起來。
如果張三豐本人有幸見到獨孤求敗,或許會將他當成自己的武學師父,如果獨孤求敗遇到張三豐,那恐怕會開心得三天三夜睡不著覺,二者武學理論一致,不知勝負究竟如何?或許正如風清揚所講:「說不定是你強一些,也說不定是對方厲害一些,勝負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