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江湖三十馀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江湖上沒人知道他名字,人們聽過最多的傳說是當年有一個年輕人,他手持一柄無名利劍,打遍河朔群雄。二十歲后,江湖上又多了一位軟劍高手,一柄紫薇軟劍令人防不勝防,當年那一戰他以絕妙劍術敗了一位傳奇義士,因誤傷了對方而心有愧疚,一怒之下將紫薇丟下萬丈深谷之中,從此棄紫薇而改用重劍,江湖高手的厄運終于到了。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劍重九九八十一斤,劍招平平無奇,然而正是這平平無奇的招式卻令江湖能人難以抵抗,他一人一劍一雕足跡踏遍中原各地,敗盡天下豪杰,自封劍魔!
所謂高處不勝寒,既已天下無敵,江湖又有何樂趣可言?無奈之下他只得退隱江湖;既已勝過天下英雄,接下來就應該挑戰自己,從此他埋首練劍,自重劍而進于木劍,經多年苦練終于漸臻無劍勝有劍之境,天下再無抗手。
他三十余年來未曾一敗,因而自稱獨孤求敗!
劍魔獨孤求敗通過實戰不斷修正自身的武學,無敵祖師張三豐則不同,他通過閉門造車不斷感悟武學,從而使自身武功臻于絕妙境界。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天下萬物,莫不含至深道理,于武學之道更有莫大的益處。
張三豐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所謂道法自然,他深刻領悟自然之道,將其融入自身武學之中,開創出武學史上了不起的以柔克剛之武學特點。
按《倚天屠龍記》所載,張三豐年逾114歲 ,《笑傲江湖》中又記載他【這柄「真武劍」是他中年時所用的兵刃,掃蕩群邪,威震江湖,是一口極鋒銳的利器。】由此不難看出,在這七十余年中,張三豐亦同劍魔獨孤求敗般,一身武學令群雄束手!
獨孤求敗、張三豐皆金書里了不起的絕頂大高手,可惜他們畢竟是一介凡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書里曾出現過一位傳奇修真人物,此人從未出場,然他的傳奇卻令人神往,那便是逍遙派的祖師爺——逍遙子。
如果非要說金庸小說有修真門派,那非逍遙派莫屬,門內武學皆類似修真絕學。「北冥神功」取人內力為己用,無上限、無弊端、無視任何內功;「凌波微步」取自《周易》六十四卦,按上古奇書方位設計而來,躲天下攻擊,增自身內力,神乎其神,神鬼莫測;「小無相功」無形無相,能模擬世間諸般武學,七十二絕技不再神秘、天下各門各派武學再無奧秘。「天山折梅手」融世間招式為一體,任何招式均能融入其中;「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使人容顏常駐,壽與天齊!
任何一門絕學均為武林中罕見的神奇武學,世人掌握一門便足以威震武林,更何況這些武技均為逍遙子一人所創?
他是金庸筆下的神仙級人物,他是武學史上不世出的陸地神仙,他的武功修為恐怕再無一人能及,他的內功修為恐怕金庸全書再無一人能夠企及,《天龍八部》中有這樣一段原文:
梅劍見他皺起眉頭,沉思拔除生死符之法,頗為勞心,便道:「主人,靈鷲宮后殿石窟之中,有【數百年前舊主人】遺下的石壁圖像,婢子曾聽姥姥言道,這些圖像與生死符有關,主人何不前去一觀?」虛竹喜道:「甚好!」
逍遙子乃天山童姥的師傅,童姥區區不過九十六歲,那麼不難看出逍遙子的年紀起碼兩百歲以上,以他的實力、以他的武功修為、以他那通天徹地的悟性,世間更有何人是抗手?
逍遙子,金庸筆下唯一一位接近神仙的高手,也是金庸筆下唯一一個無敵時間最長之人,可稱他數百年未曾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