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倚天屠龍記》里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令人捉摸不透。
在「太極初傳柔克剛」這一章節,張無忌見張三豐身受重傷仍要接戰,遂揚言要替張三豐懲戒魔頭,張三豐誤以為他是武當山的一個小道童,怕他因此丟了性命不讓他上場,張無忌沒多說什麼,他以渾厚內力傳入張三豐體內,武林高手內力修為一試便知,見識了張無忌的渾厚內力后,張三豐心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神雕俠楊過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于當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達此境界。
張無忌的內力與郭靖、楊過、張三豐在同一水平,金庸武俠世界里,內力決定一個人招式的威力,尋尋常常的招式到了內力高深之人手里往往都能化腐朽為神奇,因此金庸武俠里的高手除了修煉武技外,都要精研自身的內功心法,內外兼修,方能成為武林一等一的高手。
一個人內力了得,那麼舉手投足間均有莫大威力,比如《天龍八部》里的虛竹。他得到無崖子七十余年功力,輕輕一躍便沖破屋頂,隨手一掌便能威震群雄;再比如《神雕俠侶》后期的楊過,他在海邊漫不經心的一掌就拍碎了一塊大石頭。
《倚天屠龍記》與張無忌對陣之人是阿二,此人內力不弱,從外門功夫另辟蹊徑,練成了一身渾厚內功,他內力雖強,與張無忌、郭靖、楊過、張三豐等人相比自然是遠遠不及,然而當張三豐看到張無忌要與此人拼掌時內心卻極為擔憂:
張三豐「噫」的一聲,心中叫道:「不好!這等蠻打,力強者勝,正和太極拳拳理相反。這禿頭老者內力渾厚,武林罕見,只怕這一掌之下,小孩兒便受重傷。」
以張三豐百歲修為來看,他不至于看走眼,他擔心張無忌一掌便受重傷,一定有其道理,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呢?且看在下分析。
內力強過對方并不代表招式一定強于對手。簡單舉個例子,《天龍八部》里游坦之服用冰蠶后,與體內易筋經內力相融合,練成了天下一等一的內功,少室山大戰時他的內力顯然在蕭峰之上,然而他與蕭峰拼掌時卻依然不及蕭峰。
再比如,初期的郭靖學了亢龍有悔這一招,梁子翁功力遠在郭靖之上,卻始終不敢與他正面交鋒。
我認為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掌法的加成,張無忌內力雖然遠勝阿二,但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并不是硬碰硬的武學(所以張三豐才會有「力強者勝,正和太極拳拳理相反」這樣的心聲),所以硬碰硬對太極拳來講是吃虧的,這門拳法注重點在于一個「柔」,如果硬要以陽剛內力來與人硬碰硬,那不僅沒有掌法加成,陰陽互相抵消,到頭來得不償失。
這便是張三豐擔心張無忌被一掌重傷的原因。
金庸武俠小說里的高手并不是一味的毫無根據的瞎打瞎鬧,每一門武功每一門內功均有其特色,在這之上以「陰陽」、五行等理論來作為基礎理論, 從而使其小說里的武學十分嚴謹,這一點各位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