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住民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雖然有人在為他們發聲、維權,但仍有不少人依舊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
這位來自高雄餐旅大學研究所的林姓網友,從9年前開始就深入街頭展開田野調查,希望能夠訪問到15個以上的越南籍新住民女性,其中兩位受訪者的回應至今讓他記憶猶新。
林姓網友在網上PO文,稱自己采訪的第一位是小吃店的越南老闆娘,名字叫做玉后。
據她比表示,剛嫁到台灣的第一年,老公就去世了。
那時候還懷有身孕,家里還有一個年邁的婆婆,喪偶的她居然也不回到越南,反而還扛起了照顧婆婆的重擔。
原PO問她為什麼不回去?玉后卻理所當然地回應:「我回越南的話,誰來照顧婆婆呢?」這一番話也是讓原PO感觸頗深。
後來,她還在這里台灣開了一件小吃店,附設修指甲、彩繪、卡拉OK的項目,維持生計。
原PO采訪的第二位網友,也是一位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這位女孩的遭遇就更加凄慘,嫁到台灣后,卻得不到老公和婆婆的正眼對待,平時只能睡在倉庫中,只有在老公有親密需要的時候才能去房間睡一覺。
後來,一場地震讓老公和婆婆都丟了性越南命,唯獨睡在倉庫的她活了下來。
本以為生活會一片好轉,但她卻遇到了一位無良雇主,工資給的極低,還經常嘲諷她,說她把腿打開賺錢來得更快,這讓女孩聲名狼藉,搭公車都要受到別人的冷眼和歧視。
女孩氣憤地回應:「我們越南來的,不是每個都那麼髒、那麼臭!」
采訪完這兩個案例后,原PO的心也是受到重創一樣,發現原來社會對新住民的偏見還是那麼根深蒂固。
真的希望這個社會能夠多一些和諧,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用愛來容納彼此,而不是傳遞偏見與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