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丐幫幫主蕭峰于少室山力戰群雄,為此引出了一位武林中了不起的人物,此人無名無姓,因出場時手持一柄掃帚,遂被讀者稱之為掃地老僧。
他三言兩語點破蕭遠山、慕容博的武學弊端與身體上的頑疾,提出了以佛法來化解體內的戾氣,在場之人無不大驚失色,鳩摩智心中不服 ,卻不能傷他分毫,他一掌擊斃慕容博,一招秒殺蕭遠山,視慕容復如無物。
蕭峰在他眼里不值一提,觀天下如佛祖看手中陀羅果,世間人一舉一動似乎都無法脫離掃地僧的耳目,此人堪比佛陀在世。
小說結尾,蕭遠山、慕容博剃度出家,歸隱掃地僧座下,從此武林再無掃地老僧的消息,殊不知在多年以后他的一個神秘弟子又再次驚艷武林(觀點來源于金庸先生留下的各種細節)。
公元1093年蕭峰自盡于雁門關外,前一年,掃地僧、蕭遠山、慕容博的劇情正式結束(即公元1092年),其后過了一百余年至公元1200年,《九陰真經》橫空出世,全真教主王重陽不忍看天下生靈涂炭,遂召開了武林盛會華山論劍,在這一場比武大會中,他奪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頭,并贏得《九陰真經》。
其后不久,王重陽因個人私事來到嵩山,在這里他遇到了一位神秘老和尚,據《倚天》記載,這名老和尚一身為儒為道為佛,他想要看看《九陰真經》到底多麼了不起,因此與王重陽打了一場賭,賭喝酒。江湖高手比喝酒不是單單比誰的酒量好,本質上是在比較二人的內力水平,最終王重陽還是敗給了他,斗酒僧因此得以借閱《九陰真經》里的內容。
可嘆王重陽在華山奪得天下第一的名頭,在嵩山又失去了這一名頭。
這個斗酒僧讀完《九陰真經》后發覺這部經書的內容當真浩瀚無邊,深不可測,然而其中仍然存在弊端——陰氣太重。所謂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大自然都講究平衡,《九陰》這般注重陰柔怎可算完美?為此他殫精竭慮,想到了一個辦法,他以自身佛門武學和《九陰真經》上的道家武學相融合,自創了一門全新的神功——九陽神功。
這門武功陰陽互濟,《九陰真經》有得特點它都有,《九陰真經》沒有得東西它仍有,而且還能速成(參考張無忌),與修煉《九陰真經》之人相比,這部經書得修煉時間大大縮短(比較郭靖)。
那麼這位斗酒僧究竟是何人?事實上他就是掃地僧晚年偷偷收留得弟子。
從斗酒僧將秘籍藏在達摩老祖親筆所寫得《楞伽經》中便足以說明,斗酒僧非一般人,與藏經閣必然有著莫大得聯系(《楞伽經》收留在藏經閣內).
其次,與掃地僧一樣,世上同樣無人知曉斗酒僧得來歷,這一點又如何藏經閣隱僧得行為特色。
第三,藏經閣看守經書得和尚往往都會配一個俗家小孩做跟班,隨他處理一些雜務,比如覺遠大師與張君寶,掃地僧得身邊出現小跟班得機率同樣很大。
第四,按時間線考慮,掃地僧公元1092年劇情結束,華山論劍開始于公元1200年,不過僅僅相隔108年而已,百來歲得斗酒僧遇到天下第一得王重陽,并不算不合理,所以時間線大致符合。
第五,斗酒僧所創九陽神功其特點與掃地僧內功頗為相似,不論蕭峰掌力抑或慕容復掌力,掃地僧均能抵消,且并不反震,張無忌得九陽神功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反震對手,但有時候也可以消融敵手得內力,這是他們得第一個共性。
其次,金庸在《倚天》中提出一個觀點,他說「九陽神功和少林內功練至最高境界,可說難分高下」,無形之中又在暗示,這門武功與掃地僧同出一轍,掃地僧是少林武學得代表,斗酒僧若是他得傳人,另辟蹊徑,融《九陰》、佛門武學于一體,趕上恩師掃地僧得修為完全有可能。
由此可知,斗酒僧很可能就是掃地僧的關門弟子,不知各位大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