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讀過《倚天屠龍記》的朋友應該都不會忘了這段口訣,此乃「九陽神功」最大關鍵所在,天下內功大抵上敵人攻擊何處,便以意念集中在那一處,氣隨心動內力便凝聚在那一處,以此抵擋對手的凌厲攻擊,這種內功往往容易被高手以「虛招」所破,「九陽神功」則不同,不論對方力道大小如何、勁力收發如何,它始終一口真氣護住全真,因此這門武功也被稱為金庸小說第一護體神功,天下武學均不離其藩籬。
張無忌在崑崙山福地練成「九陽神功」后內力大進,此時他的功力并未大成,直到在布袋和尚的乾坤一氣袋里被自身真氣沖擊鼓蕩后,終于水火既濟、龍虎交匯,內力真正達到了大成水平,原文說他 「內內外外真氣激蕩,身上數十處玄關一一沖破,只覺全身脈絡之中,有如一條條水銀在到處流轉,舒適無比。」那麼張無忌此時的內力修為到底有多強呢?
難以想象武功蓋世的張三豐也會受傷,關于張三豐這個人各位應當都很熟悉,他是歷史上武當派不世出的奇人,他在歷史上被稱為 「忠孝神仙」、「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通微顯化真人」、「韜光尚志真仙」、「清虛元妙真君」、「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在百姓眼中,張三豐非人哉,他是地仙,他是隱仙。
可惜到了金庸小說里他被剝去了傳奇的外衣,成為了一介凡人,既然是凡人,那麼任你武功再高也會受傷。《笑傲江湖》里風清揚說過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認為江湖上最厲害的永遠不是武功招式,而是陰謀詭計與機關陷阱,一旦落入其中任你武功再高也不管用,說白了,江湖上最可怕的武器是人心。張三豐百歲高齡武功蓋世,昔年與之交過手的人早已死的干干凈凈,《倚天屠龍記》時代中基本無人能夠是他對手,然而偏偏就是這樣一個無敵的存在,卻差點死在了剛相的剛猛掌力之下。
剛相乃金剛門弟子,外門功夫霸道之極,尋常血肉之軀如何能夠抵擋?饒是張三豐修為過人瞬間反應過來以武當絕學一掌擊斃剛相,而他自己也因此身受重傷,再無力對敵,此時張無忌終于站了出來。
張無忌沒有多說什麼,他抓住張三豐的手掌,將自身渾厚無比的「九陽神功」內力輸入張三豐體內,剎那間張三豐便感受到了一股汩汩然、綿綿然,其勢無止無歇,無窮無盡的內力,胸中有了這樣一番評價—— 張三豐于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一驚之下,定睛往張無忌臉上瞧去,只見他目光中不露光華,卻隱隱然有一層溫潤晶瑩之意,顯得內功己到絕頂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有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于當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世人只注意到后面內容認為張無忌的內力不在張三豐、郭靖之下,卻忽視了內容開頭「遠不及」三個字。什麼叫「精醇純正」?咱們可以從《笑傲江湖》中的得到啟發—— 「獨孤前輩當年挾此劍橫行天下,欲求一敗而不可得,那是他老人家已將這套劍法使得出神入化之故。同是一門華山劍法,同是一招,使出來時威力強弱大不相同,這獨孤九劍自也一般。你縱然學得了劍法,倘若使出時劍法不純,畢竟還是敵不了當世高手。此刻你已得到了門徑,要想多勝少敗,再苦練二十年,便可和天下英雄一較長短了。」
令狐沖雖然學到了完整版的「獨孤九劍」,然而其劍法遠不及風清揚、獨孤求敗精純,所以實戰中令狐沖定然不及風清揚與獨孤求敗,風清揚還舉了一個例子,同樣是一門華山劍法,同樣的一招,使出來的威力卻有強弱之分,原因就是兩人劍法精純度不一致。
張無忌與張三豐的情形等同于令狐沖與風清揚,張無忌內力的渾厚程度與張三豐在一個境界(類似于令狐沖和風清揚一樣都學到了「獨孤九劍」的劍法,劍法招式一致),然而他的內力卻遠不及張三豐精醇純正(好比令狐沖劍法遠不及風清揚純正)。劍法招式越精純,那麼威力就越大,實戰能力就越強,同理,內力是一切招式的基石,高手內力越精醇,那麼就越容易施展凌厲的招式,內力越容易運用自如、以內力為基礎施展出來的招式的威力就越大。
所以張無忌的內力修為比之張三豐,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 遠遠不及。這便可以解釋張無忌武功蓋世,為何實戰中屢次打得很窩囊,原因就是他內力的精純度遠遠不夠,同時也可解釋為何他的「九陽神功」會給三渡打得后繼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