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自己小時候有過哪些接地氣的夢想?
開家蛋糕店就可以免費隨便吃蛋糕!奶茶店、小賣店同理…
這不,日本就有位小學生,因為太太太太太喜歡吃米飯,所以決定自己下田種地去!
「我想親手種出自己最喜歡的大米。」
這是神戶市的小學四年級學生新宅佑輔的夢想。
據說幼兒園時期的佑輔體型很瘦小,在班里也一直排在最前面。
自從他參加了當地的少年隊開始打橄欖球之后,飯量越來越大,身體也慢慢壯實了。
每天晚上到家之后,佑輔最期待的便是媽媽做的飯了——據說每次他都能吃滿滿3大碗米飯。
「我想知道大米是怎麼種出來的,也想自己去試著種。」
去年的時候,佑輔升入了小學三年級。
當媽媽問他「今年的自由研究想做什麼?喜歡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回答 「喜歡大米」。
于是,自由研究的題目就變成了:種大米。
這之后,媽媽去拜托了當地的農民中井知廣,請他收佑輔為徒弟。
當時,村子里正好有一塊常年荒廢的休耕田,土地主人在聽說了佑輔的小夢想之后,大方地將這塊月約600平方公尺的休耕田免費借給了佑輔媽媽。
不過媽媽為了讓佑輔真正體會到種地的艱辛,和他約定:
土地和肥料等的費用都要用佑輔自己的零花錢來支付。如果不夠可以從媽媽這里借,但是等之后豐收掙錢了是需要還這筆錢的。
就這樣,原本生活在城市中、與農田無緣的新宅佑輔,開始挑戰種田。
如今已經60歲的農家中井知廣,在最初被請求要教小學生種大米的時候,實實在在地吃了一驚。
「真是,嚇了我一跳!很少會有小學生想做這個,更別提是自己想來做了。不過他說大米很好吃,所以我想去教他。」
佑輔學習了從耕地到插秧、收割的一系列流程,并把自己自由研究的題目命名為《大米種植挑戰記》。
他詳細記錄下了種植大米的過程,連在田里發現的生物的形狀等都沒漏掉。除此之外,佑輔房間里到處都是大米、大米、大米…
在當地人的幫助下,荒廢了十年的休耕田重新結出了稻穗。在不知不覺間,這里也被大家稱作「佑醬的田地」。
稻田中最讓佑輔掛心的,就是蟲子。
「雖然害蟲會吃掉田里的稻子之類的,但是普通的蟲子就只是待在那里,而益蟲則是對農田有益的蟲子。如果用藥的話就會把所有蟲子殺死,所以我討厭打藥。因為蟲子也是有生命的…」
考慮到蟲子,佑輔盡可能地不使用農藥。但不用任何農藥的結果就是:田里雜草叢生。
再加上台風的影響,去年他收獲的大米只有45公斤,還不到目標的六分之一。
去年8月受到台風的影響,稻子倒了 ↑
去年收獲的米 ↑
不過佑輔并沒有就此放棄。這回,他決定正式地開始種植大米,而不是像去年那樣只是為了做自由研究。
今年3月,佑輔和自己的中井師父在田間重逢了。從這一天開始就要為插秧的準備工作努力耕地了。
為了讓秧苗更容易生長,在正式播種之前需要重新平整水田。
然后從第二個月開始制作「天然肥料」。
即將魚骨和米糠等放入池水中,利用自然的力量使其發酵——這是一種十分傳統的做法。
混入水之后需要拼命地用鏟子攪拌。
從清晨到傍晚,佑輔就這樣工作了一整天。
作為「努力的獎賞」,當地的鄰居專門拿來了冰淇淋送給他。
在做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之后,終于迎來了插秧的季節。在插秧的前一天,他拿來了今年的「秘密武器」。
事實上,佑輔反省了去年稻田里雜草叢生的原因,今年他決定采用「 鱟(hòu)種植法」。
這是一種無農藥耕作方法。在插秧之后馬上放入鱟,讓它們能第一時間吃掉新長出來的雜草。
據說這個方法是他在圖書館里尋找有關種植大米的書籍時發現的。
專門養殖鱟的專家把卵給了佑輔。于是,他開始在自己的房間里養鱟,每天用顯微鏡來觀察它們的成長。
插秧當天,第二次插秧的佑輔十分熟練地種下一顆顆秧苗。
附近的小孩子也來幫忙了,在雨中,大家一起種下了約1萬棵秧苗。
每個周末,佑輔都會跑到自己的田里努力勞作,照顧自己辛苦種下的秧苗們。
當然了,種植大米所花的費用并不是全由佑輔家人承擔。肥料等花費都是直接從佑輔積攢多年的壓歲錢里扣除。
最初的大米本來打算賣給身邊的熟人,但是因為產量的問題,這一計劃沒能實現。
佑輔一邊感嘆著自己「負債累累」,一邊焦急地等待著大米的成熟。
「因為是自己種的米,所以第一口打算什麼都不蘸直接嘗嘗。」
去年收獲的大米 ↑
而這樣努力的佑輔的身影,對中井師傅來說也是一種激勵。
「我一直都很孤獨。因為總是我一個人在工作。所以有可以一起勞作的朋友,真的很開心。」
對于他來說,佑輔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徒弟,而是一起種大米的伙伴了。
同時,附近的農戶們也都溫暖地守護著這個為夢想奮斗的小少年。一年的時間,佑輔已經完全融入進了當地居民之中。
附近的鄰居表示:這一帶的小學生很少的。我們既然看到了當然就不能視而不見,他明明很努力的。
佑輔的存在,也為這一片老年人居多的地區帶來了活力。
而他這次種下的大米,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
「因為大家都在支持我,所以想請大家和同學們一起吃這份大米。如果大家覺得好吃的話,我會非常高興的。」
就這樣,佑輔的大米,不僅讓自己開心,也為周圍的人帶來了幸福…